普华永道近日发布《2023年全球并购趋势:中期回顾及展望》报告,重点分析消费市场、能源、公用事业及资源、金融服务、医疗行业、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媒体及通信(TMT)以及房地产七大行业的全球投资并购趋势。
2023年年初以来全球市场已经经历了许多变化:欧美市场通胀压力出现放缓迹象,利率或已见顶,一些美国银行倒闭,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暂缓。与此同时,全球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讨论也在持续升温。从数字化转型到脱碳进程再到加大价值创造力度,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共同塑造着一个动态的国际市场环境,这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为企业带来转型机遇,并为并购市场创造良好条件。
预计下半年,全球并购市场可能不会有那么多引人瞩目的大型交易,而中型交易在未来几个月内将在市场占主导地位。公司将追求更稳健的战略增长 — 规模较小的交易更易于推动公司的稳步转型和增长。决策者们将通过战略性收购和资产剥离来重新调整业务组合。
2023年上半年毋庸置疑是充满挑战的,交易流量或将在下半年打开。如何深入挖掘交易价值,充分释放交易潜力,实现公司转型,变得尤为迫切。普华永道发现,交易参与方越来越重视战略重定位 — 例如投资组合优化、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改革。
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
近年来全球消费品市场的并购活动持续低迷,于2023年上半年创下新低。全球宏观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通胀导致的实际收入下降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支出。考虑长期趋势及基本面因素,普华永道谨慎地认为2023年下半年全球消费品市场的并购活动可能会较为稳定。
由于市场增长放缓,企业利润承压以及融资成本升高,预计全球消费品市场并购项目的估值将继续下调,全球消费品市场的重组活动或许迎来增长。预计投资者将继续关注对投资组合进行优化并剥离某些非核心资产及品牌,并对科技驱动的投资机会和赛道的垂直整合并购机会保持密切关注。
展望2023年下半年,全球消费品并购市场仍然充满挑战,并购活动更可能发生在保持韧性的赛道,如消费者保健、美容、宠物零售、宠物服务等。预计未来六个月里私有化方向的并购机会增加,特别是在零售业,部分上市公司估值下调,这将为投资者创造机会。
2023年上半年,战略性能源转型和供应安全方面的投资机会正在主导全球能源、公用事业及资源(EU&R)市场的资本流动,预计这一趋势将从2023年持续到2024年。随着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将有更多全球资本投入行业并购活动以及“绿地”(新建投资)和“褐地”(存量项目更新)项目当中。
受脱碳、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变化以及地缘政治格局不稳的影响,全球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在推动业务模式转型,甚至重塑其商业模式。能源、公用事业及资源领域也受益于这一大趋势,企业和投资者正试图推进业务转型和业务重塑,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资本。另一方面,供应链安全将继续驱动可再生能源及关键矿产等细分赛道的并购交易活动。
如何在实现短期股东价值的同时建立企业韧性与灵活性,从而在以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为导向的高科技、低/无碳环境中蓬勃发展,将成为全球各企业在转型期的一大挑战。企业在调整其材料供应链和整体价值链的进程中,需要保持韧性与灵活性。那些及早采取果断行动转变或重塑商业模式(包括通过并购进行转型)的企业,将能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上半年以来,全球金融服务业经历了持续数月的市场动荡,并购交易活跃度大幅减弱。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在内的数家中央银行持续上调利率,以对抗通货膨胀。欧美市场利率上调、多个相关的银行破产事件更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范围从银行业扩大至金融业甚至其他行业。
面对着重重压力,全球金融服务行业急需转型。当务之急,是在数字化、ESG和投资组合优化方面采取更多改革措施。并购将在金融服务业转型之路上发挥关键作用。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有机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金融服务业公司将利用一系列小型收购来增强自身能力,并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推动企业未来增长。
尽管过去数月全球金融服务行业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但金融服务业公司可能将利用并购促进业务模式转变,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下半年全球并购活动将聚焦于投资组合优化和分散的子行业的持续整合。
全球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保持稳定的并购趋势。由于持续受到地缘政治问题、通货膨胀、能源成本和利率等因素影响,交易双方开始回到交易本质,并提高审慎程度以规避风险。
面对市场的重重挑战,市场关注重新回到对投资组合的战略评估。工业制造企业纷纷考虑通过收购以填补技术和能力方面的战略差距,特别是在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数据分析等领域;而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服务属性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初创公司和新兴企业更有机会获得主机厂的潜在投资。同时,并购交易还会协助企业通过近岸外包来缓解供应链压力,实现ESG目标,推动价值创造机会。
全球交易活动预计将在近期保持当前的节奏,之后如果全球市场的确定性增强,中型市场领域的交易活动可能会迎来增长。这些交易活动包括以填补技术和能力方面的战略差距为目的而进行的收购,为最大化资本配置而进行的资产剥离,以及大规模的转型性交易。
由于当前全球市场经济形势面临挑战,且交易双方在交易估值预期上一直存在差距,部分潜在交易在2023年上半年未能最终成交,但随着估值预期的差距缩小,下半年全球医疗健康行业交易活动可能出现回暖。即使在监管机构的反垄断审查愈发严格、通过大宗交易实现转型变得越发困难的情况下,并购对于企业而言仍然是有力的转型工具。
此外,由于欧美市场利率高企、融资困难,资产剥离正成为日益重要的筹资手段。股价偏低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被资金充足的私募股权机构发起私有化交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并购交易市场注入了一丝活力,全球医疗健康企业希望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产品与服务,并需要积极招揽专业人才。
在制药与生命科学领域,由于许多畅销药品的专利将在2030年前到期,全球制药巨头们纷纷寻求并购机会以填补药品研发管线并实现企业增长,预计大多数公司将通过更多收购中小型公司以缓解监管对大型交易的阻力。全球私募股权基金持续关注CRO、CDMO以及医疗科技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主要关注消费医疗企业通过并购转型和产品组合扩张,私人诊所、皮肤科、眼科和其他专科护理市场的整合式并购,医院纾困交易,远程医疗、健康科技和医疗数据分析公司的资产收购,以及人工智能诊疗工具相关的战略联盟与并购机会。
2023年上半年,在利率水平高企、融资压力、地缘政治局势趋紧和监管力度趋严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全球科技、媒体和通信(TMT)行业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受到较大影响。其中,贡献TMT行业70%以上交易数量并继续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软件行业,2023年上半年交易数量较2022年下半年增长了约20%,但受整体估值较低和大额交易较少等的影响,预计2023年全年交易额将低于2022年的水平;而通信行业2023年上半年并购交易数量和并购交易金额相比于2022年下半年则分别下降了7%和67%。
从中长期来看,TMT行业的结构式增长将使其继续成为并购交易市场中最活跃的领域。企业迫切需要创新、重构和转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数字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推动2023年下半年全球TMT行业并购市场的发展。财务状况表现良好的公司可能择机而动,通过提升技术能力、推动创新和转型以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尽管受高利率影响的资本压力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给全球交易活动带来阻力,但鉴于TMT行业的商业模式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强劲的现金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继续青睐TMT行业;而估值的调整变化亦将带来产业的战略交易机会。
面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等机构纷纷加息以应对通胀的这些货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挑战,全球房地产并购活动持续放缓。货币政策的改变带来了借贷成本的增加,也给估值整体上带来压力。当下,商业地产正受到企业运营方式以及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变化的重大影响。随着投资者开始布局新兴投资主题,转变运营模式,并重新定位以寻求未来增长,这些不断演变的偏好可能会催生新的全球并购机遇。
在接下来的6到12个月里,私募股权基金、家族企业、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可能会比之前更积极地参与全球并购活动;他们将为低估值、不良资产与新兴主题所吸引,尤其是涉及将住宅、商业和娱乐等不同用途空间进行结合,以增强体验感的资产。
全球不同地区的并购交易活跃度将有所不同,更多的资本预计将投向澳、中、印、日和美国等市场。历来对外投资较多的中东地区正在针对国际投资制订更多法规,为入境投资铺平道路。
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出现更多具有转型意义的全球并购机会。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将继续影响全球交易活动,但如果利率环境更加稳定,交易参与方就更容易为交易定价。当前市场环境下,并购对驱动增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企业领导者可以利用并购作为一个工具,帮助企业重新定位,推动增长并实现持续成果。
寻找战略机会且现金充裕的企业投资者可能成为今年下半年全球交易市场的主角,中型并购可能占主导地位,资产剥离则可能成为推动交易的重要力量。对买方来说,融资至关重要,详尽的尽职调查也同样重要。对卖方来说,交易前的准备将是成功的关键。
普华永道根据行业公认来源提供的数据对交易并购趋势进行讨论。具体来说,本文引用了路孚特数据(LSEG)于2023年6月2日发布的截至2023年5月31日的交易额和交易量信息(不包括传闻和撤回的交易)。为便于与之前的半年期进行比较,2023年上半年(H1'23*)的数据是基于今年前五个月推断出的半年数据。这种调整保证了分析的一致性,普华永道也因此能在报告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趋势分析。但这并不构成普华永道的预测。报告对原始信息进行了一些调整,以保证与普华永道的行业分析口径保持一致,补充信息来自S&P Capital IQ和普华永道的独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