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的“国企改革观象台”系列《搭建世界一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助力企业提升资源配置和战略落地能力》中,普华永道分享了数字化时代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体系建设主要方面,其中重点提出:国有企业应搭建统一规范的预算管理系统平台,应通过建设自主可控、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一体化、可拓展可组装的数字化底座,充分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数字化工具,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响应业务的速度和质量。本期普华永道将进一步分享先进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通常应具备的系统功能以及顺利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施落地的方法。
一个有效支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先进数字化系统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应用功能,即:全面预算的日常管理应用层面、体系运维应用层面和技术支撑应用层面。
图一: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更具体地讲,在全面预算的日常管理和体系运维这两个主要的应用层面,系统应包括以下主要二级功能: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应遵循一定的系统软件实施方法论,需要在建设实施的多个阶段完成各项主要任务,通常应包含:项目启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构建实施、系统测试、上线试运和系统验收等七个阶段。
图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落地实施的七个阶段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落地实施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享国有企业实施中常见突出的三个难点问题,并提出如下应对措施建议。
1. 系统实施过程中缺乏全面预算管理各相关责任部门的充分参与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一般都会涉及企业众多的核心业务和职能领域,但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却往往只有单一的全面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冲锋陷阵,其他相关预算责任部门很少积极主动参与、甚至完全不参与项目。因此,普华永道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
2. 忽视了全面预算业财融合方面的前瞻性需求分析和业务蓝图设计
当前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还是以财务预算为主,并未系统性的梳理业务变动与财务变动的关系,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脱节较为普遍。如果仅仅把现有单一的财务预算体系从线下搬到线上,即使搭建落地的全面预算系统功能再完备,也仍然达不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业财融合的目标。为了解决以上难题,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所需的预算维度数据质量不高
为了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要求,系统需要具有高质量的业务维度数据,如:业务单元、核算组织、业务板块、客商、物料、项目、销售渠道、国家地区等。然而,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业务维度主数据都存在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质量问题。普华永道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
综上所述,普华永道认为:世界一流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包含全面预算的日常管理、体系运维和技术支撑等三个应用层面的系统功能,通常需要经过项目启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构建实施、系统测试、上线试运和系统验收等七个阶段完成系统落地。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各相关责任部门的充分参与、强化全面预算业财融合方面的前瞻性需求分析、不断提升系统中预算维度数据的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