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企业拓宽资产盘活思路,普华永道编写“存量资产盘活”系列文章,总结资产盘活的理论方法及优秀实践。
本系列上篇中提到,国有企业资产盘活是个系统化的工程,需科学有序,从资产盘点梳理及分级出发,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资产进行盘活方案的制订。
本篇文章将针对资产分类分级后,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资产盘活进行研讨与实践分享。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19号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产权交易、两类公司作用、兼并重组、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等七种盘活方式,实践中还有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手段。
资产盘活路径选择
在实践中,普华永道建议在完成资产盘清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研究分析工作,明确资产的情况,进而研判可能适用的盘活路径,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展后续的盘活工作。资产的研究分析工作可以考虑从以下维度开展:
下文列举了几大类资产盘活的路径,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资产盘清梳理的情况,为不同的资产选择合适的盘活路径:
市场化配置资源
通过民企入股、土地作价入股进行合作开发等途径,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竞争能力及自我造血能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及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
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引入专业运营管理机构等,提升存量资产项目的运营管理能力。对短期内不能出售变现、股权转让的资产,可探索委托管理等经营方式,形成资产可持续收益。国资国企由运营商转变为服务商角色,提供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如建设商业配套设施,推动商业配套设施的共享共用,承租方则独立运营,自主进行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创新、战略转型。
资产功能优化升级
通过优化、升级和丰富资产主体功能,探索多种收入来源,增强项目的市场经营属性。比如,特许经营高速公路,运营期后通行费收入未达到实施方案预期,可以通过挖掘服务区分布式光伏开源节流,一方面节约运营期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并网发电增加收入;建设充电桩增收;在沿线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文旅景区等,进而增加收入实现平衡。
老旧资产改造升级
针对长期闲置、原规划功能已无法适应新需求、资产状态老旧不满足市场需要等,亟需通过改变使用功能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老旧小区、街区、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以及部分地方国企掌握的工业仓储或产业地产等,可积极与政府申请相关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结合区域的营商环境打造、完善公共和商业配套等方式,赋予存量资产新的生命力和创收点。闲置资产通过重整修缮后,把原来的老旧厂房改造为康乐园、人才公寓等,物业品质大幅提升,资产较快升值。
借助金融工具,重新自我造血
通过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ABS(资产证券化)、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金融工具,盘活存量项目,并将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促进形成投融资良性循环的商业闭环模式。
处置低效的资产
以存量盘活的大背景契机推动解决资产确权问题,处置由于权证问题常年闲置资产。协调不良资产处置公司,通过多样化市场交易手段,挖掘低效资产的价值。
制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及制度
为了企业后续能够更持续有效的进行盘活资产工作,需要优化资产管理的体系架构及工具,包括围绕资产管理的组织架构、管控模式、制度体系构建、人员安排等。
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
如果资产体量较大,尤其是土地、物业资产的宗数大,建议考虑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引入数字化工作进行长期动态的资产管理,为未来持续的资产盘活奠定基础。
企业在制定出符合实情、因地制宜的盘活方案后,应当积极推进方案实施,应当结合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情况,对制定好的盘活方案实施动态调整,避免走弯路、走错路,不断总结归纳,吸取经验,有效并持续的实现资产盘活。
普华永道中国国企业务团队推出2023年度“国企改革观象台”系列丛书,重点探讨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解读了重要国企改革政策,分析和研究了与国有企业未来发展高度相关的重点议题。欢迎点击获取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