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CEO视角:提升气候行动的价值创造力,推动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5月

当前商业环境愈加复杂多变,中国内地CEO正置身于“双重赛道”——他们既要确保当前的稳健运营和盈利能力,又要未雨绸缪,调整未来发展的优先事项以推动可持续增长。对于商业领袖而言,了解影响其业务和经营环境的风险、挑战及驱动因素至关重要。普华永道的一项调研显示,在中国内地CEO看来,气候变化是企业在中长期面临的头号威胁。

气候变化风险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理风险,以及与向低碳经济转变有关的转型风险。物理风险,包括高温和暴雨这类急性物理风险和海平面上升等慢性物理风险,会使企业遭受直接资产损失,或通过造成供应链中断而产生间接的影响;转型风险,包括监管、技术、市场、法律或声誉风险,会为企业当前的商业模式带来各种挑战。由此可见,跑好“双重赛道”也适用于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中国内地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应当统筹对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防范工作,既要减轻当前气候变化造成的短期损失,也要及时妥善地应对ESG转型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因素。

具体而言,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应如何看待这些复杂力量造成的财务影响?为了找出答案,普华永道对中国内地CEO和投资者分别进行了调研,探究企业高管对于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和准备情况,以及投资者的视角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向。

气候风险的警钟已敲响,影响涉及多个领域

在普华永道第26期全球CEO调研中,通过询问全球企业高管在未来12个月,他们公司的运营状况预计将在多大程度上遭受气候风险的影响,以及能源转型在未来十年内会对其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多大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将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企业产生广泛的影响。37%的中国内地CEO预计,未来12个月,他们的供应链将在很大或极大程度上受到气候风险的影响,而持此观点的全球和中国香港地区的CEO比例分别为16%和15%。更高比例的中国内地CEO也预计气候风险将对其运营成本和实物资产造成显著影响。

气候风险对商业运营的有形影响

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波及全球范围内的多数企业,而非只针对中国内地公司。究竟为何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内地企业,比全球同行预见到更大的风险呢?

2022年,中国内地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83,164亿元,增长3.8%1。作为制造中心,中国内地企业对各自供应链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对于一些以自然产物为原材料的企业,气候风险造成的威胁可能更大。近年来,中国内地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的特点2,2022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86.5亿元3。考虑到中国内地气候灾害的规模和程度,CEO的高度担忧不无道理。随着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内移的趋势将增加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因此极端天气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实质影响与中国“双碳”目标的双重推动下,企业正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14.5%升至2021年底的25.5%4。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发布的数据,中国是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容量新增部分的最大贡献者5。加速转型带来的挑战是企业必须在气候行动带来的优势和财务影响之间取得平衡。在中国内地CEO看来,未来十年,向新能源转型是颠覆自身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的首要因素。49%的中国内地CEO认为,向新能源转型将显著影响行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全球37%的水平。

未来十年颠覆行业盈利能力的因素

投资者认为企业需帮助实现的首要目标

投资者同样意识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21年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30%6。中国内地投资者认为,客户需求、社会关注和监管风险是使他们将可持续性纳入投资决策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内地监管机构正在不断完善ESG相关政策和法规,例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在日趋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紧跟政府法规,在此过程中也将进一步提升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认知。

然而目前在中国内地投资者眼中,减排行动并非企业最紧迫的任务。与全球同行一致,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将创新和盈利视为企业当前需实现的首要任务,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则位列前五。虽然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已纷纷在企业评估中纳入ESG指标,然而他们之中仍有近一半在ESG可持续发展主题上的投资比例尚未达到其总资产管理规模(AUM)的1%。这也侧面反映了气候变化相关的企业行动对于投资者的财务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事项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中国内地企业正开展一系列缓解措施。较高比例的中国内地企业已经采取各种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对气候友好型产品或流程进行创新。

44%的中国企业,尤其是52%的内地企业,已经实现了气候友好型新产品或工艺的创新,而全球只有25%的企业已经完成此项创新。不打算进行此项创新的中国企业只有9%,而全球企业则有19%。

企业高管的其他举措包括但不限于减少碳排放、转用可再生能源,以及使用内部碳定价等。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往往比全球同行更为积极主动,已完成气候变化风险准备工作的比例更高。

和全球同行相比,中国内地企业更倾向于与众多组织在ESG领域开展密切合作。在气候变化(中国内地:51%;全球:43%)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国内地:70%;全球:54%),与非商业实体开展合作的中国内地企业的比例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CEO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准备工作

气候项目势在必行,企业如何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调研表明,中国内地投资者与企业高管都认识到气候变化将为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但在优先级排序等方面存在观点差异。企业高管可以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调整他们在气候行动上与投资者沟通的方法。

普华永道认为,CEO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公司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合作质量:

  • 为气候行动提供充分的财务动机。调研显示,33%的中国内地CEO非常甚至极度担忧气候变化将在未来五年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他们也认为能源转型可能对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而中国内地投资者则认为企业的两大优先事项是创新和盈利能力,遥遥领先于温室气体减排。这种优先级差异可能导致企业与投资者在气候行动上难以迅速达成一致意见。CEO应该聚焦于投资者最关心的事项,通过将企业的气候战略与盈利能力和创新联系起来,并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说明气候行动的长远好处。
  • 保持并展示财务纪律。CEO宣称气候项目与企业的价值创造紧密相连,这只是与投资者合作的一个良好起点。而投资者希望企业高管能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展示出这些项目的财务成果。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期望,CEO应当在管理和描述其企业的气候项目的财务影响时更加谨慎和周全。调研显示,中国内地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所使用的最重要的资料来源是财务报表及附注,他们之中高度依赖于这些数据的比例高达64%。因此,企业应当确保披露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及附注,以恰当的方式充分展现气候项目的财务成果。
  • 提高可持续性报告的相关性和质量。披露更多投资者关心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可持续性报告的相关性。“漂绿”现象正引发全球投资者的关注。89%的中国内地投资者和92%的中国香港地区投资者(全球:87%)认为,企业报告中包含无事实依据的可持续发展披露。对此,企业需在“漂绿”问题上严于律己,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投资者的疑虑,赢得他们的信任,以更好地吸引资金流入。考虑到中国内地投资者在企业评估中比全球同行更多地使用第三方数据,企业应适当跟踪和沟通气候项目的进展,确保第三方机构能够识别ESG绩效,记录并形成相关数据。这有助于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提升公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 广泛收集气候变化相关的动向和洞见。有形的气候灾害和转型的风险给中国内地CEO带来重重挑战。商业领袖必须能够识别气候变化造成的当前影响和未来挑战,平衡盈利、ESG转型与发展,不断校准企业的优先事项。要想制定最佳决策,他们必须广泛摄取有价值的洞见。为此,企业高管必须集思广益,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气候变化相关的监管动态、市场洞见和学术研究。

结语

在中国内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并积极采取行动,开展风险和机遇分析,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绿色发展的论述为中国ESG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企业越早采取行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越有利于自身行稳致远。CEO应当兼顾当前经营活动与未来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气候风险,为眼前的挑战制定灵活、有针对性的对策,同时为企业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长远气候战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赛道”上迎难而上、奋勇向前。而通过将气候行动与价值创造联系起来,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与投资者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再添羽翼。

联系我们

蔡晓颖

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1) 2323 3698

倪清

中国内地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2599

余洁雯

ESG可持续发展披露和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755) 8261 8399

钟晓扬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转型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1) 2323 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