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思略特基于长期服务科技企业的经验和研究,推出云与企业服务领域系列文章。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服务类(To B)企业为突破增长困境、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跳出传统思维,寻找增长新动能。 基于服务To B企业的经验,普华永道思略特发现挖掘营销潜能,构建营销驱动增长模式是帮助企业“换挡提速”的重要手段之一。To B企业可以采用“三步法”,充分发挥营销“凝聚共识、生成线索、促进增长”的力量,实现规模化、可复制的增长。
在过去高增长的环境下,To B赛道上的中国企业已习惯通过积极和激进的销售活动来抢占市场、驱动业务增长。然而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To B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多样的客户需求、自身逐渐庞大的产品线,以及复杂的内外部协同要求,单纯以销售作为驱动力已无法帮助企业持续实现规模化增长。传统的销售驱动增长模式往往存在三方面发展瓶颈:
在云计算技术加持下,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带着以产品、客户和体验为核心的鲜明特点拓宽了传统To B企业增长模式的可选项,产品驱动增长(PLG, Product-led Growth)、营销驱动增长等新增长模式为企业服务提供了新选择。
PLG、MLG、SLG等增长模式并不互斥,“产品、营销、销售”本身即是任何一家To B企业都不可缺少的增长要素,其前提与核心均是企业能力、产品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产品和营销驱动增长模式的本质是帮助企业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从客户和市场需求出发牵引产品与市场匹配(PMF,Product-Market Fit)、主动占领客户心智,改变传统销售仅能响应客户需求的被动地位,提高销售效率、实现Inbound(集客营销)增长。
营销驱动增长模式下,营销的基本职能与企业业务增长要素实现紧密互锁,营销的运作能力成为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营销驱动增长模式的底层逻辑
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分析
将营销驱动增长模式从概念转化为执行落地需要三个关键步骤。
*注:Campaign为营销战役; 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分析
第一步
对齐认知:持续开展市场洞察,提升认知力
To B企业需要持续地开展市场洞察,保持对宏观环境、竞争格局、客户需求及痛点的敏锐认知,识别差距,提出改进建议,支持策略规划,发展引领性观点。
To B领军企业往往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洞悉宏观大势、行业演进、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等趋势和机会,开发前瞻性、引领性观点,做到先声夺人,定义市场趋势。许多行业领导者通过构建“思想领导力”(Thought Leadership),发展引领性品牌价值主张和观点,进而实现定义行业话语权的目标,推动赢得市场领先份额和领先地位的认知与认可。
中国高科技行业巨头近年纷纷发起愿景使命的重塑,以及品牌价值主张的升级,面向客户所在行业,提出行业洞察、行业转型的愿景、发展路径等,这些观点成为To B企业与客户高层对话的“敲门砖”。
第二步
凝聚共识:加强市场管理,找到市场需求和产品价值的最佳匹配
围绕细分市场开展市场管理,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核心价值诉求为锚点,构建产品价值与市场需求的最佳匹配,发展价值主张以及价值组合。识别在细分市场中与客户强烈共鸣且彰显自身差异化优势的价值锚点,是To B企业面向细分市场进行开疆拓土、精耕细作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拉通价值主题组合与业务支撑体系,定义清晰、统一的营销传播信息、达成品效合一。以产品营销为例,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设计产品营销动作,并在各环节均拉通战略、产品管理和开发、销售及营销团队内部多个相关方进行协作。
产品营销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及协同
*注:BU为事业部 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分析
第三步
聚焦战场:选准战场,统筹营销策划与执行,力出一孔
基于细分市场选择和排序,选择业务增长最佳战场。To B企业应综合业务开拓及市场营销双重视角,从市场吸引力和自身能力出发综合评估,考察市场空间、竞争强度、市场发展阶段、公司战略、基因优势、品牌优势、营销价值发挥(如做大市场空间、以营促销)、业务增长目标、解决方案能力等要素,进而聚焦核心战场,明确市场目标和策略,策划并执行系列营销活动,以生成线索、促进增长。
在执行中需要加强投入,使用多层级品牌力击穿核心战场,形成比较优势。多层级品牌力包括企业整体层面的公司品牌营销、事业群或子公司的品类营销,以及诸多产品线的能力营销:
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渗透以及企业客户需求及行为的演进驱动了中国To B企业发展理念和增长手段的持续迭代和创新。营销驱动增长模式有助于企业回归“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系统化提升营销的核心能力、运作机制和组织职能,形成营销与战略、研发、销售、品牌的紧密互锁机制,推动企业突破增长瓶颈,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