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

储能崛起,“风光”无限,“氢”装上阵,未来可期

2023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披露交易数量进一步增长至784笔,再创历史新高,披露交易金额达2,204亿元人民币。

细分赛道来看:锂电池产业链在经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与发展后,交易趋势有所放缓,锂电池产业链交易金额较最高峰有所回落,但仍维持750亿以上的交易规模,依然为新能源热度最高的赛道之一;受益于电力市场改革、政策支持、项目经济性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储能赛道交易金额及数量双双大幅增长,以钠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因其与锂离子电池有一定的互补性,成为最受资本关注的赛道,集成赛道中侧重于工商业的储能集成商仍是资本重点看好的细分领域;尽管产能扩张放缓,风电光伏产业链受益于先进技术的逐步产业化,仍然受到投资人的关注。风光电站等基础设施投资以绿地开发建设为主,但股权并购交易仍维持了一定的热度。主要推动因素包括:1) 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2)在产融结合加速背景下,国央企逐步由表内举债转变为以基金为载体参与电站资产收购,杠杆效应显现;3)非能源央企聚焦主业而加速风光资产出售。

ma 2023 review and outlook new energy.

“2023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持续快速增长,受益于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趋势和国家政策引导等利好因素,风光储氢等各个细分领域增速强劲。尽管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但通过加速技术迭代、持续降本增效、优化供应链与产品海外布局,不少优秀的新能源企业仍然获得投资者认可,从而带动各赛道的投资并购交易活动热度维持历史高位。另一方面,应对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内新能源企业加快海外业务和产能布局,跨境交易热度有望再起。”

翟黎明,普华永道中国能源、电力及矿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

细分赛道并购交易特征

  • 电池制造行业格局已日趋成熟,融资多为成熟企业IPO、定增及并购,进一步扩张产能、保持领先地位
  • 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相关企业的融资仍占总体交易的八成以上。 市场将持续探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高密度与性价比之路及三元高镍无钴化路线;另外,具有各项性能优势的富锂锰基材料等路线获得早期资本关注
  • 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通过不断一体化、扩产,逐步稳固其作为现阶段成熟的负极材料的地位;作为未来主要发展路线的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电领域商业化提速,专注于硅基负极的早期投资标的受到财务及战略投资人关注;硅基材料化工企业通过收购跨界进入负极产业链,未来将共同探索相关技术持续优化及产业化
  • 新型电池技术中,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预期进一步加强,产业化加速的同时,固态电池投资日趋细化,以固态电解质为代表的固态电池上游材料也获得了资本的大量关注
  • 在锂电储能技术为主的当前背景下,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种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在2023年加速落地,吸引资本布局;而其中钠离子电池的投资已从2022年电芯层面逐步延伸至上游材料端,储能技术在下游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下,正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 储能峰谷套利盈利性已完全显现,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加之用能企业与工业园区对于能源稳定性、安全性及ESG目标的需求,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商受到资本的持续追捧
  • 源网侧储能市场将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独立储能成为表前源网侧市场的主角
  • 光伏产能迭代逐步落地,激烈竞争促使厂商注重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 海外光伏市场广阔,本土化政策迫使中国厂商加速制造全球化布局
  • 海上风电催生新机遇,国产设备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 风光电站服务需求攀升,能源数字化管理迎来硬需求时代
  • 产融结合再升温,基金为其重要载体
  • 非能源央企聚焦主业,风光资产出售加速
  • 为推动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地方国资依托区域资源积极布局分布式平台投资
  • 在上网电量入市峰谷置换双重考验下,光储结合或成为应对的最优解
  • 融资关注度逐渐由下游燃料电池向氢能产业链中上游转移,投资赛道更加多元及细分
  • 氢能赛道仍然以早期融资占据主导,整体融资金额偏小,反映资本市场对氢能赛道的信心仍待增强
  • 氢能企业加速出海进程

联系我们

韩宗庆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2244

翟黎明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1) 2323 2957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