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观象台】推动区域国资国企重组改革,释放发展新动能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重要改革任务已高质量全面完成,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正在酝酿谋划,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将是这一轮深化改革的重点。同时,发展好国有经济,发挥好国有企业的保障、支撑、带动、引领作用,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推动产业培育和产业升级,是各地政府在新时期破局制胜的关键。

哪些常见瓶颈制约地方国企发展与功能发挥?

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地方国企通常承担着很重要的发展和建设任务,但常见在功能定位、业务布局、投融资空间、经营能力活力等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国企在发展中常见的挑战

地方国资国企如何突破瓶颈,迈向新发展?

通过区域国资国企重组整合推动国资结构优化,提升国企对城市建设的支撑力、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力、对经济民生的保障力、以及自身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实践中优秀案例通过国企重组改革实现了以下目的:

  • 促投资 提升资信,释放投融资空间,更好承接重大任务
  • 稳负债 优化财务结构,建立负债监控,防范系统性风险
  • 明方向 聚焦企业主业,明晰发展路径,明确考核重点
  • 强经营 提升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对财政的依赖
  • 引产业 强化产业引领、资本招商、和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 保民生 强化了民生服务和保障能力,促进社会稳定

地方国企在整合重组中常见哪些问题?

成功的整合重组固然可让地方国资国企迈上新台阶,但实践中不少案例由于对重组整合的根本逻辑理解不深,对业务及资产现状分析不足,对商业模式及关键脉络认识不够,重组整合徒具其形,常见的一些问题有:

  • 关联性协同性考虑不周。重组整合缺乏产业关联性和业务协同性,简单按照功能、概念、逻辑抓堆进行整合,资产好像同类、业务看似相关,实则并无关联,没有整合协同效应。
  • 未充分考虑重组后企业发展。整合后个别平台功能定位过窄,产业纵深不足,造血资源配套不够,缺乏腾挪空间,最终难以发展。
  • 未配套改革措施,机制未改变。未配套授权经营机制、职业经理人机制、中长期激励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容错机制等,重组前后机制无甚变化,无法调动经营活力。
  • 设计深度不够,工作组织机制不周全,落地困难。方案对重组路径、任务清单、重组后发展方向等设计深度不够,或缺乏推动重组落地的工作机制,重组方案未能有效承接落地。

如何体系化开展重组改革?

根据普华永道研究,成功案例坚持“从花钱到赚钱,从投资到经营”的理念,以“产管分离,功能分开,聚焦经营,推动上市”为原则,从产权侧、监管侧、经营侧同时发力部署整个国资国企重组改革:

  • 在产权侧突出功能平台作用,提升资信。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开展市带区县、区带镇街等,做强资产和资信,提升评级,化解投融资能力饱和的问题。对于丧失投融资功能的平台,则稳定负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分流可经营业务。
  • 在管理侧调整业务布局,提升集约化经营。对重点产业和重点业务进行布局谋划;将重点发展的核心公司提级管理以缩短层级;利用产管分离方式聚拢资产强化集约化运营,推进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
  • 在企业经营侧系统性承接提升。承接顶层设计,分业务分板块对标对表,从战略路径、组织架构、经营机制、中长期激励、合规内控、引进来投出去等全面策划和优化从而落实重组改革要求。

如何体系化开展重组改革

promote the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 of regional soe

为更深入研究区域国资国企重组改革经验与规律,目前普华永道已启动调研课题,以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等标杆地区作为调研重点开展研究。欢迎大家扫描以下二维码参加在线调研,选择您最关注的话题,以便作为本次调研的研究重点。

promote the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 of regional soe

“共话国企改革”系列短视频已上线

在近期上线的共话国企改革首期短视频中,普华永道中国国企业务合伙人宋经纬就国企改革相关热门话题展开探讨,欢迎关注。在下一期短视频中,我们将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国有企业改革优秀案例研究报告》中的522家国企改革标杆案例,观察并分析国企改革优秀案例的几大共同特点。敬请期待!

联系我们

宋经纬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0) 3819 2655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