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观象台】:谋定而后动——启动国企税务信息化

营改增开创了中国企业税务管理的新局面,使税务管理从角落走到台前。国际上各种税务信息报告制度和税收情报互通机制,金税三期以及国资委对国企考核指标由税前利润调整为税后净利润等等,都推动国企将税务管理提到日程上。

pic

税务管理要素包括人员、组织、制度、流程、数据、科技、关键绩效指标等。其中,数据和流程是税务管理的两大内容,有数据才能实现对税务的精准管理;有流程才能实现税务管理标准化。科技手段解决数据的获取问题,无论是数据规模还是数据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科技也将标准化的流程嵌套在税务管理系统中,使税务标准化管理不再只是手册文本。因此,利用科技手段实现税务的信息化管理是大型企业提升税务管理必须要走的路,没有信息化的手段做支持,税务管理很难得到根本性提升。

科技只是手段,真正核心还是税务管理。对于税务管理的思想、理念和逻辑,科技手段只能帮助实现它,却不能替代它。实践中,有很多税务信息化项目存在着“重实施,轻设计”的问题,比如:

很多企业在谈到税务管理的痛点时经常提到一个相似场景:集团管理层要到某个地区和当地政府洽谈商业合作,希望了解一下本集团企业在当地的缴税情况,目的是向地方政府展示企业对地方的税收贡献,以此作为进一步合作的起点。为了搜集这个数据,集团向二级单位下达通知,二级单位再层层转发通知,由于没有税务信息系统,整个集团的税务人员只能上下齐动员,人海战术汇总数据,而最终汇总上来的数据也未必准确。

这个案例确实能说明信息化科技手段对税务管理的重要性。然而有了信息化的手段就能收集到需要的数字吗?当然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实质是管理口径、管理维度和管理颗粒度的问题。很多企业是按业务板块管理,财务是为业务服务,所以通常与业务的口径一致。而税务则是按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口径管理。有的税种纳税人以法人单位为标准,有的以业务发生地为依据,有的以财产所在地为基础等等。业务、财务、税务管理的不同口径,使得以业务和财务数据为支撑的税务数据获取很困难。

目前很多企业是按照纳税口径维护一套税务申报的数据,如果想变个维度收集信息则只能靠人海战术。所以税务信息化如果只是将数据按线下的报税逻辑和口径设计,未来即便搬到线上,灵活度也没有任何进步。而要加入管理口径、维度和颗粒度的考虑,一是要对企业业务、财务、税务管理框架有全面了解;二是要对行业税收法律法规要求有深刻的认识;三是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高度,不仅能描述出企业税务管理的方向和愿景,也能对税务管理维度和颗粒度有清晰诉求。很多企业虽然能说出这些痛点,但真正能把管理诉求和服务商说得清楚,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找到一个有能力听得懂并按照这些要求做的服务商并不容易。

再举一个例子:

很多企业对税务管理看板、税务风险预警指标都很感兴趣。但具体要看什么,需要哪些指标却没有太多经验,所以多是希望服务商提供。很多服务商在指标提供方面也非常努力,有的能提供200个指标,有的能提供500个,还有的能把税局风险管理指标库照搬过来。当然指标管理是好事,但绝非多多益善。试想如果真是几百个指标在报警,税务人员该如何工作?如果真是这种情况,恐怕是要事先在税务申报合规性上解决好基础问题,而不是靠风险指标的后续监督来管理。

另外,还有企业反映,税务系统里的指标很多,但也不知道谁应该看,应该怎么看;办税人员和首席财务官看的指标一样,根本体现不出税务管理的意图。这是比较典型的税务管理误区,以为有指标就有管理。这样的误区既不是税务信息化造成,当然也不是税务信息化可以解决。这是一个管理思路和管理层级的问题,要明白企业对税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层对税务管理的基本思路才能设计得符合企业需求。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归根结底是企业不重视税务信息化的业务需求方案设计,急于实施见成效而造成。税务信息化是当前税务管理的热门话题,很多国企的十四五规划都将税务信息化纳入其中。这是中国企业提升税务管理的一个重大利好,说明国企的税务管理已经进入新时代。然而税务信息化毕竟不是一件小事,不是一次性的税务问题,税务信息化如果做得不好,除非弃而不用,或重新补救,否则对税务工作者和管理层会有很大影响。

税务信息化是提升税务管理的一件大事,应该谋定而后动。然而实践中较少看到“谋”的部分。这一点无论是从税务信息化项目的时间安排上,还是企业投入的成本上都不难看出企业对税务信息化业务需求设计的分量没有充分认识。为什么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做得很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从上到下给予足够的重视。各企业都有完整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从集团的首席财务官到基层的出纳、会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操作,其思想都有来源、有基础、有方向。但税务管理则不然,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税务团队还没有完整体系,很多企业没有税务部门,或者没有专职税务人员。大多数企业税务人员的数量不足够,税务人员的职位不高,税务工作在集团中的定位还很基础。因此企业想设计出一套有高度的税务管理体系并不容易。

鉴于税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国企一方面要加强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重视人才积累和培养,提高税务工作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提升税务管理战略对企业整体商业发展战略的支持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有税务管理经验及懂得税务信息化的专业机构合作。专业机构通过对企业业务、财务、税务的深入了解,凭借着丰富税务管理信息化的专业经验,可以为企业税务信息化的业务需求方案设计提供非常宝贵的建议。

联系我们

陈静

中国国企业务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2067

杨懿君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3208

曹菲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1) 2323 3019

许晓扬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0) 3819 2193

江凯

合伙人, 普华永道香港

电话: +[852] 2289 5659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