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观象台】信息科技支出管理之道 —— 向投资要回报、向费用要效益

自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以来,许多国有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投入的合理性及回报效率成为管理层日益关注的焦点。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中也要求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体现了国资监管机构对科技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要求并重的管理思路。

信息科技支出管理中常见的挑战

  • 由于数字化技术本身专业性强,技术迭代迅速且建设过程复杂,数字化涉及的支出预算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类似市场行情对比,缺乏系统、科学方法评估资源投入,管理层对数字化支出预算的合理性不容易做出判断。
  •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既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件部署、智能硬件,同时还涉及系统变更、系统运维、人才培养等资源持续投入,容易出现成本超支、成本控制难的问题。
  • 数字化转型过程是一个长期变革过程,从投入产出结果来讲,较难通过财务数据或显性的量化指标来直接衡量项目的经济效果和效率,企业缺乏有效的抓手在过程中把控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 信息技术支出亦是舞弊易发领域,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合同及采购过程的灰色地带、实施的专业性、投资回报衡量的模糊等因素导致信息不对称或不透明,从而使得IT支出领域成为舞弊易发的领域。

信息科技支出监督解决方案

普华永道结合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积累,以信息化建设投资支出价值链为主线,融合IT治理、预算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控、风控、审计及舞弊防范等领域的方法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信息技术支出监督管理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比例分析、趋势分析、合理性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锁定信息化支出的重点关注领域,并围绕IT规划、需求立项、预算管理、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开发实施、运维保障、数据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过程性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提升信息化投资支出规范性和实效性。

  • 信息技术项目规划阶段:重点评估规划立项是否符合公司战略目标,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范围和阶段等是否能服务企业经营发展;重点评估是否根据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信息化项目,相应制定了合理、科学、可行的预算支出标准,用于管控和评估投资效益;
  • 信息技术项目执行阶段:重点评估具体项目需求是否经合理论证,技术和解决方案选择是否兼具先进性与经济实用性,项目招标选型是否恰当,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范围等予以过程监控,信息化项目验收标准是否遵循了可量化、可验证和具备可行性的原则,验收方法是否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需求相匹配,是否相应完善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适应信息化发展;
  • 信息技术项目交付阶段:重点评估IT项目涉及的数据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财务处理情况,同时以项目建成运营后的实际数据为以基础,全面回顾项目业务目标、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的达成情况的,总结经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信息技术支出的闭环管理。

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 提高决策水平,通过对信息化投资项目的效益、执行过程和影响等进行客观的分析,有助于企业更全面地复盘总结项目实施效果,从而提高信息化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实现资源分配的最优化。
  • 提高投资回报,通过系统地分析影响信息化项目产出效益的成本驱动因素,并开展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控制和优化,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
  • 降低投资风险,通过完善职责、治理、牵制与协同、考核监督、增加透明度等机制,助力企业提高对信息化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控制水平,对管控当下和防范未来的投资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联系我们

杨丰禹

中国北部风险及控制服务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5868

伍捷

总监,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5244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