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观象台】对标世界一流,完善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下)

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提升及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财务标准化体系的目标定位和管理边界,面临着新的调整。上期【国企改革观象台】专栏文章梳理了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新时期的优化方向。本期文章将从实践角度分享企业财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思路。

一、大型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关注要点

大型集团型企业,具备分级管控、业务多元、境外多分支、组织架构复杂等特点,集团层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会面临更多的难点。

  • 厘定集团的管控范围和深度。财务标准化需要兼顾集团的统一管控需求与业务板块的多元化需求,基本的原则是“主干统一,末端灵活”。明确集团管什么,管多深,是标准化建设需要解决的第一项难题。
  • 兼容业务板块的差异性需求。板块差异的识别和处理,是标准化建设面临的第二项难题。首先是差异的识别,如经营重难点差异、管理精细度差异等;其次是差异的处理,如统一标准或归类整合等。
  • 统一境内外标准化体系框架。境外分支机构面临更多样、更复杂的监管、准则、币种、语言等市场环境。如何在统一的标准化体系框架内,兼容境外多维度的扩展需求,是标准化体系顶层设计时应关注的重点。
  • 统筹协调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大型企业均组建了如财务共享中心、结算中心等服务型组织,承担着标准化的落地实施和执行监控等角色。共享中心的定位和业务范围,是影响标准化体系落地方案的关键要素。

二、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框架

基于财务管理提升与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指引,结合决策支持、业财融合、报表重塑、风险防控等核心功能需求,财务标准化体系将重点建设核算标准化、流程标准化、财务审核标准化和数据标准化等内容,并完善组织机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数据平台、应用平台等相关配套机制。

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框架


1、明确财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内容

  • 核算标准化是基础。从集团管控需求出发,以企业会计准则和各类报表填报为基础,兼容各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全集团统一的、全业态覆盖的会计科目体系及基于业务场景的核算规范。兼顾向预算科目、资金科目、成本科目,及海外多准则核算等方向的可拓展性。
  • 流程标准化是载体。从业务场景出发,跨职能部门、管理级次、应用系统等,建立端到端的流程整体视角。参照最佳实践,按照从现状到目标的优化思路,重新审视流程节点的顺序分布、责任分配、系统边界切分等的合理性,同步完善流程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和数据质量管理。
  • 财务审核标准化是保障。承接流程标准化成果,以提高流程效率、完善风险控制为目标,明确各业务场景下,各流程节点的财务稽核要点及稽核方式。需要系统辅助的,与应用平台配合落地。需要财务专项人工审核的,统一审核标准、审核语言及附件模板等,并与财务共享中心配合执行。
  • 数据标准化是重心。综合上述需求:主数据方面,整理财务主数据、及对业务主数据的需求,配合主数据团队、对应业务主管部门更新完善数据标准及管理流程;业务数据方面,分场景、分板块明确对应业务单据的数据标准及其源头节点,并建立业务单据字段和财务核算科目的转换关系。

2、完善财务标准化体系的配套机制

财务标准化体系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和动态调整性等特征,且其全周期的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多组织、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完善相关组织、人员、制度、技术等配套机制,也非常重要。

标准化体系的相关配套机制

improve construction financial standardization system part2
  • 应用平台的同步优化。财务标准化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企业应用平台的特点和支撑能力,并配合其未来规划,确保标准化方案的可落地性和长期有效性。应用平台相关运营团队也应依据财务标准化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优化平台支撑架构、完善对应功能模块。
  • 数据平台的稳定支撑。数据平台承接应用平台产生的业财数据,进行清洗与整合、加工与分析,为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提供数据资源和技术工具。此外,数据平台还承担主数据的收集、治理与分发等,支持应用平台对主数据的频繁调用和稳定交互需求。
  • 管理制度的丰富完善。制度体系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准绳,更新完善财务标准化相关的政策、规范、指引、手册等,推动标准化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交流与培训、发展与应用。
  • 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依托财务标准化体系全周期的管理,培养财务与业务、数据、信息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逐步承担起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维护、相关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评估与优化,数据分析服务业务、辅助决策等职责。
  • 组织机构的统筹协调。建立常态化的财务标准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及时引入相关组织机构,加强各方的沟通配合,从整体视角把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财务标准化体系的发展趋势

普华永道基于多年的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实践,认为未来财务标准化体系的发展趋势有:

  • 管理边界越来越宽。财务标准化体系会向更多的财务及相关职能领域扩展,从核算报告,逐步扩展到业财融合的流程、数据、风险等,管理会计的预算、成本、资产等,战略财务的绩效管理、决策支持等,牵引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
  • 影响要素越来越多。标准化体系将成为整合企业资源的主线,会受越来越多的要素影响,并相互优化促进。前期,财务标准化主要配合共享中心建立、财务系统升级等开展;下一阶段,可能会配合着业财融合、数据价值挖掘等进行。
  • 将长期处于动态调整状态。随着企业的管理提升和数字化转型推进,业务战略、管控模式、管理及信息化水平等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对应的标准化体系的范围和深度,原则和重点等也会动态调整。
  • 更注重可扩展性。随着企业业务板块的增加、境外经营范围的扩张、集团管控范围和深度的加强,财务标准化体系的顶层设计,将会更关注在各方向上的可扩展性。

财务标准化是财务管理提升和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标准化的管理边界逐步从核算报告扩展到业务财务、管理会计等,并与业财融合、数据治理、信息化架构、组织体系等产生了更密切的交互需求,其管理和维护将更具全局性、动态性和可扩展性。

联系我们

李超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7839

龚小北

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7127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