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提升及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财务标准化体系的目标定位和管理边界,面临着新的调整。上期【国企改革观象台】专栏文章梳理了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新时期的优化方向。本期文章将从实践角度分享企业财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思路。
大型集团型企业,具备分级管控、业务多元、境外多分支、组织架构复杂等特点,集团层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会面临更多的难点。
基于财务管理提升与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指引,结合决策支持、业财融合、报表重塑、风险防控等核心功能需求,财务标准化体系将重点建设核算标准化、流程标准化、财务审核标准化和数据标准化等内容,并完善组织机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数据平台、应用平台等相关配套机制。
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框架
1、明确财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内容
2、完善财务标准化体系的配套机制
财务标准化体系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和动态调整性等特征,且其全周期的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多组织、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完善相关组织、人员、制度、技术等配套机制,也非常重要。
标准化体系的相关配套机制
普华永道基于多年的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实践,认为未来财务标准化体系的发展趋势有:
财务标准化是财务管理提升和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标准化的管理边界逐步从核算报告扩展到业务财务、管理会计等,并与业财融合、数据治理、信息化架构、组织体系等产生了更密切的交互需求,其管理和维护将更具全局性、动态性和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