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二十余年繁荣发展后,中国已经成为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和生产国,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市场规模稳定在40万亿元左右。然而,在国际贸易壁垒、经济增速放缓、新进入者涌现竞争加剧、传统模式面临资金瓶颈、产业链变化等诸多挑战下,市场主体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如何在多重压力下突出重围,稳增长、控风险,建立业务能力优势,是当前贸易企业刻不容缓的生存课题。落实到贸易企业的转型方向,普华永道认为以下两大方面对转型战略的成功落地至关重要。
围绕贸易企业战略转型,普华永道构建了大宗贸易与供应链仓储物流“5+1”解决方案,全面支持贸易企业业务转型和能力建设。
大宗贸易与供应链仓储物流“5+1”解决方案
当前,国资对贸易业务的监管不断加强,企业应该做好风险应对,既要结合实际,也应做到让监管放心,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有序开展贸易业务,普华永道主要有三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做好贸易业务风险自评自检自监。
风险控制不是“踩刹车”,更不能“自说自话”,更重要的是赋能业务一线,形成具备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闭环管理机制,让风险控制嵌入不同的贸易类型和贸易业务不同环节。具体包括:
在做好对贸易业务的检查和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反过来倒逼和赋能业务部门更有效地开展贸易业务。
第二点建议是,建立严格的套保控制,对特定业务争取监管支持。
套期保值是大宗贸易业务控制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工具,不少贸易模式中无可避免会存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锁定。期货交易往往风险较高,是国资监管和关注的重点。国企应该通过建立严格的套保控制体系,有效化解风险,并通过实时检查和系统控制避免操作风险,具体包括个4方面:
第三点建议是,使用合适的新技术进行检查或审计。
在贸易业务过程中,通常可能存在人为增加交易环节,上下游存在特定利益关系,贸易标的由交易对手方控制甚至是存在直接提供资金或通过结算票据、保理、增信等变相提供资金的风险场景存在。而且贸易业务通常交易量大且频繁,合同条款迭代更新较快都会使得这些风险情形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在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业务评估和监控之外,企业也需要考虑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对贸易业务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审计工作,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