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这十年,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大量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和增发融资进一步优化了股权结构。国有企业以上市为契机和新的出发点,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重大改革议题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之后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新层次。
2022年,38家国有企业1在A股上市,合计融资金额为1386.5亿元,分别占去年A股IPO数量和融资额的8.9%和23.6%。去年有7家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合计融资额为312.4亿港元。
中国移动和中国海油是2022年A股市场的第一和第二大IPO,融资额分别为519.8亿元和322.9亿元。中国中免以183.9亿港元的融资,成为2022年港股最大的IPO。
自科创板开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以来,41家国有企业登陆科创板,融资额945.3亿元;15家国有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融资33.6亿元。A股境内分拆上市新规实施以来,已有超过10家国有企业通过分拆实现上市,另有超过15家国企公布了分拆计划。
2022年,17家中央国有企业在A股上市,融资额合计1124.4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上海科创板IPO家数达8家,占比近一半,2家在北交所上市。
2018-2022年中央国有企业A股IPO数量与融资额(亿元)
数据来源:Wind,公司属性的提取日期为上市日
中国移动和中国海油均为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这得益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政策红利。以融资额计算,其分别为A股第6大和第12大IPO。2021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扩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的公告》,表示具有国家重大战略意义的红筹企业申请纳入试点不受行业限制。
2022年中央国有企业A股融资额前十大IPO
数据来源:Wind,公司属性的提取日期为上市日
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A股市场分拆上市破冰。截止2022年底,中国铁建下属的铁建重工、中国中铁下属的高铁电气和海康威视下属的萤石网络已经上市,部分企业也披露了分拆计划。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
A股中央国有企业拟分拆子公司上市计划
数据来源:Wind
科创板和北交所为国企上市提供了新的舞台。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板以来,26家中央企业登陆科创板,融资661.1亿元。
中央国有企业科创板IPO(融资额大于40亿元)
数据来源:Wind,公司属性的提取日期为上市日
自2020年7月北交所开市以来,3家中央企业上市,融资额合计5.8亿元,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中航富士达科技和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下属的中纺标检验认证。
截止2022年底,多家中央企业已经通过IPO审核但尚未发行,融资额20亿元及以上的包括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下属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融资额36.2亿元;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下属公司北京天玛智控科技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属公司彩虹集团新能源融资额均为20亿元。
IPO申报企业名单中,融资额较大的中央企业有中国中化控股下属公司先正达集团和中化能源,分别拟融资650亿元和110亿元;中国华电集团下属公司华电新能源集团,拟融资300亿元;中国航空集团下属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拟融资65亿元。
2022年,21家地方国有企业在A股IPO,融资额合计262.1亿元,IPO数量和融资额均较上一年有所下降。2022年6家地方国有企业在香港地区IPO,融资额合计128.5亿港元。
2018-2022地方国有企业A股IPO数量与融资额(亿元)
来源:Wind,公司属性的提取日期为上市日
21家地方国有企业中,7家在深圳创业板上市、5家在北交所上市,3家在科创板上市。平均融资额为12.5亿元,其中融资额超10亿元的有8家。
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A股融资额前十大IPO
来源:Wind,公司属性的提取日期为上市日
在香港地区上市的地方国有企业中,中创新航的第一大股东为常州市金坛区政府下属企业,法拉第的是山东重工集团下属公司,海螺环保是安徽省国有企业海螺集团下属公司。
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香港地区IPO
来源:Wind,公司属性的提取日期为上市日。海螺环保为介绍形式上市,该种形式上市股份为已发行股份,本身并不涉及即时资金的筹集
截止2022年底,宁波远洋、锐捷网络、瑞泰新材、中科江南、物产环能、成大生物、厦钨新能、百克生物、电气风电等地方国有企业已经通过分拆方式实现上市,部分企业也披露分拆计划。
A股地方国有企业拟分拆子公司上市计划
来源:Wind
自开板以来,地方国企有15家登陆科创板,融资284.2亿元。上海国资委下属的上海和辉光电,辽宁国资委下属的辽宁成大生物和北京国资委下属的北京燕东微电子融资额排名前三,分别为81.7、45.8和39.5亿元。
自开市以来,12家地方国有企业登陆北交所,合计融资27.8亿元。河南硅烷科技发展、绵阳国企中科美菱低温科技、广东国企佛山纬达光电材料融资额位居前三,分别为5.1亿元、3.9亿元和3.3亿元。
截止2022年底,地方国有企业已经通过IPO审核但尚未发行,且融资额在20亿元及以上的有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江苏徐矿能源、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和合肥颀中科技,融资额分别为95亿元、40亿元、30亿元、24.8亿元和20亿元。
IPO申报企业名单中,融资额较大的有上海国资委下属的华虹半导体,拟融资180亿元;合肥国资委下属的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拟融资95亿元。
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和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的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
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大力推动科研实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子企业登陆科创板,利用好上交所科创板平台,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典范。
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好上市工作,落实上市公司监管要求,努力成为加快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典范;发挥市场化资源整合优势,努力成为专业化整合的典范;落实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要求,努力成为规范诚信经营的典范。
地方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中,提升国资证券化率和增加国有上市公司数量成为多个地区的重要发展目标。北京计划新增或重组上市公司10至15家。上海计划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余家,浙江计划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新增15家,山东计划将资产证券化率由2020年底的57%提升至70%。除培育现有企业直接IPO外,重组现有上市公司和并购已上市企业也成为各地国资提高证券化率的重要途径。
注:国有企业指Wind中“公司属性”为“中央国有企业”或“地方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根据Wind,企业实控人为国资委、中央国有企业、中央国家机关时,企业所有制属性归类为中央国有企业。企业实控人为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地方国有企业时,企业所有制属性归类为地方国有企业。